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屠海鳴:美對華加關稅 解析三大後遺症

分享到:
2024-05-16 11:37 | 稿件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字號:

5月14日,白宮發布聲明表示,拜登(Joe Biden)政府宣布對價值18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徵收新關稅稅率。具體而言,美方將對進口的中國電動汽車進口關稅從25%提高到100%;對中國太陽能電池的進口關稅從25%提高到50%;對部分中國進口鋼鐵和鋁徵收的進口關稅從7.5%提高到25%。

同時,拜登政府還指示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將用於電動汽車的鋰離子電池和用於其他用途的鋰電池的關稅稅率提高兩倍多。此外,從2025年開始,進口中國半導體的關稅將從25%躍升至50%。

從美國財長耶倫(Janet Yellen)訪華拋出“中國產能過剩論”,到拜登政府此次宣布對中國產品加徵關稅,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美國的效率之高、出手之狠,令人看到拜登政府遏華心切,已經到了不顧後果的地步。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那麼,美國上調進口商品關稅將產生哪些後遺症呢?不妨從以下三個方面觀察。

三個負面效應 再損美國信譽

此舉有三個明顯的負面效應,將再次損傷美國的國家信譽。

其一,違反了世貿組織規則。美國是世貿組織的締造者之一,也是規則的制定者,但近年來美國一再違反世貿組織規則,對他國輸美產品加徵關稅,嚴重損害了美國的信譽。世貿組織早已裁決301關稅違反世貿組織規則,但美方濫用301關稅覆審程序,執意提高部分對華產品加徵的301關稅。美國為打壓中國,不惜破壞規則。今後,美國牽頭組建國際經濟合作組織,其號召力定會大打折扣。

其二,違背了拜登總統的承諾。拜登總統與習近平主席去年11月在三藩市會晤,今年4月與習主席通電話時均表示,美國“不尋求打壓遏制中國發展”、“不尋求與中國脫鈎斷鏈”;但拜登政府此次不惜違反世貿組織規則打壓中國,給世人傳遞的信息是,美國總統說話不算數,毫無信用!

其三,違背了公平競爭原則。近日,美國財長耶倫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稱:“美國會非常明確地針對戰略領域進行投資補貼,但我們不希望中國向產能嚴重過剩的企業提供大量補貼,這只會把我們的企業擠出市場”。按照美方的邏輯,美國進行補貼就是“至關重要的產業投資”,別國進行補貼就是“令人擔憂的不公平競爭”;美國向世界出口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就是“自由貿易”,別國向世界出口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就是“產能過剩”。這完全違背了國際貿易當中公平競爭的原則。

美國自詡為“世界的領導者”;事實上,也在積極地“領導世界”。要當好“領導者”,首先要講規矩、守信用、作示範,美國政府自拆舞台、出爾反爾、不守規矩的做法,令世人看到,與美國合作將會充滿風險。所謂“規則”,對美國來說,合乎自身利益則用之,不合乎自身利益則棄之,這將嚴重損害美國的國家信譽。

此路不通 迫中企“曲綫救國”

美國此次調高關稅,主要打擊的是中國的電動載人汽車。中國新能源汽車經過多年積累,近年來進入了“集中爆發期”。據中汽協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958.7萬輛和949.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5.8%和37.9%,市場佔有率達31.6%。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大部分在國內銷售,出口增長很快,但在銷售大盤中佔比不大,對美出口佔比更小。

但美國一下子把中國電動汽車關稅提高3倍,說明缺乏與中國車企競爭的底氣。這種“關門主義”的做法,將引發兩個後果。

其一,中國企業“曲綫迂迴”進入美國市場。美國可以限制中國電動汽車進入美國,但沒法限制中國企業在美國周邊建廠。以墨西哥為例,憑藉《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墨西哥生產的汽車可以零關稅進入美國市場。近年來,為了規避美國的高額關稅,一些中國車企選擇在墨西哥建廠。此次美國對中國相關產品加徵關稅,將逼迫更多中國車企選擇這條路徑。

其二,中國企業暫緩開拓美國市場。貨好不愁賣。中國新能源車市場銷售火爆。統計數據顯示,今年3月份,中國新能源車銷量同比增長35.3%,出口量同比增長了59.4%,其中比亞迪的表現最為突出,同比增長了1.7倍。中國新能源車不僅技術先進,而且成本較低,新興市場國家的民眾同樣買得起。試想,中國車企若在當地投資建廠,並與當地合作共同建設充電樁,一定深受歡迎,並且可以迅速擴大全球汽車市場份額。等到大部分市場趨於飽和,再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思路拓展美國市場,那時候,隨着技術進步,中國新能源車的性價比更高,更容易打開美國市場。

甩出“回旋鏢” 必將反噬自己

美國對中國產品加徵關稅,從眼前看,保護了美國的相關產業,但從長遠看會產生甚麼後果呢?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挑起對華貿易戰至今已逾6年,答案早已清晰。

其一,引發中國出台反制措施。在美國各領域普遍佔據優勢的背景下,美國打壓中國的殺傷力更大,但這並不意味着中國對美國毫無辦法。中國畢竟是一個超大規模的市場,中國同樣有能力限制某些美國產品進入中國。同時,中國擁有某些全球稀缺的原材料,中國可限制這些產品出口美國,同樣會給美國相關產業造成不小損傷。

其二,懲罰了美國進口商和消費者。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一份報告稱:“美國進口商通過採取降低銷售商利潤率和提高消費者或下遊買家價格的組合措施,消化了這些關稅的成本。”高盛公司估計,有效關稅稅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就將直接促使國內生產總值降低0.03%、消費者物價上漲0.1%以及通脹維持一年的上升。

《華盛頓郵報》網站近日也刊登評論文章指出,美國通脹連續3個月高於預期……在一定程度上是拜“特朗普和拜登兩屆政府的經濟政策”所賜。文章還稱,特朗普政府提高了對來自中國甚至還有許多美國最親密盟國的商品的關稅。根據美國稅務基金會的數據,這些關稅使美國經濟每年損失近20萬個就業崗位和0.25%的國內生產總值,即大約700億美元的年產值。

甩出“回旋鏢”,必將反噬自己。拜登政府並非看不出狂徵中國產品關稅的危害,但為了選票,不惜冒然出手。不久前,特朗普公開表示,如果當選總統,將對中國的電動載人車徵收100%關稅,拜登立即執行特朗普的“指令”,甚麼原因?因為最近兩人都在幾個“搖擺州”拉選票,為了某些企業主的利益,兩人比拼對華誰更“強硬”、誰更“嚴厲”。這正是政治因素導致的令人窒息、歎為觀止的“騷操作”!

(本文作者為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屠海鳴)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刘春】

視頻

更 多
破浪爭先!看78支龍舟隊香港一決高下
六一兒童節來臨 他們應該得到禮物而不是死亡
香港中大學生獲“劉士銘藝術獎學金”:藝術帶來力量
家鄉市集開鑼!一天吃遍“網紅”美食 看遍非遺文化
(黃埔百年)周恩來侄外孫沈清:以百年黃埔魂 圓今日中國夢
【通講壇】止住下滑重回對話 中美防長終見面
陳茂波率團赴美宣傳香港:香港是外資進中國和亞洲的跳板